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甘肃藏医李玉宝: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 网络
  • 浏览
  • 2025-03-11 23:26

  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甘肃藏医李玉宝: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在藏医李玉宝的诊所办公桌上,一位经他治疗痊愈的患者送了一幅非遗剪纸作品,纤手拈针,边上“妙手神针”四个字代表了众多患者心声和感激之情。

  从医30年,李玉宝从来没有“闲工夫”。“也没忙啥,就是看病。”李玉宝说,“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大爱义诊——牧民心中的“草原曼巴”

  前些天,在李玉宝的诊所开设的一个300多人的微信病友群里,看到他回到兰州的消息,一些患者便迫不及待地问哪天能看诊。而这样的微信病友群,目前有8个。

  刚从四川甘孜州的牧区义诊结束返回兰州,李玉宝步履不停,又开始了日常看诊治疗。“这些年一直停不下,我不能放下病人不管呢。”李玉宝爽朗地笑着说。

  李玉宝是藏族,藏语名字叫“达瓦”,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清水乡。“小时候,大夫是我的榜样。”李玉宝说,他至今都记得,大夫来草原上看病,不仅免费治疗,而且赠送药物。乡亲们过意不去,端出酥油、斟满奶茶、拌好糌粑表示感谢。“十分感动,当时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医生。”

  初中毕业,他便在当时的甘南卫校藏医班学习,后参加工作。工作后考到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了三年的西医,又进入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学习藏医,后成为甘南州藏医医院的门诊医生。

  除了坐诊看病,他还时常带上针和药,带着学生去甘南藏区和临夏州,爬山过河,进村入户,为当地人自费义诊,是当地人信赖的“草原曼巴”。“不管是多苦的地方,他都会去,就想为那些穷苦人看病,治好病。”他的儿子白玛医生说。

  悬壶济世,常怀慈悲。在医院时,李玉宝的诊室很好找,门口候诊病人最多的那间就是。上午的出诊,一般都要看到下午才能结束,经常要加号。有的患者,路远交通不便,来一趟十分不易,“准点下班,意味着要拒绝患者,于心不忍。”

  李玉宝出诊,施针时,有时微弯腰,有时要半蹲,一年累计用针量达20余万根,诊治患者超1万多人次。即使如此忙,他对待每个病人,仍是全力以赴、一视同仁。曾有位患者,失眠、耳鸣十多年,已成痼疾。慕名前来,权当一试。结果,在李玉宝调理下,用针两周后,睡眠改善、耳鸣好转。患者激动地给李玉宝说,“从现在起,能睡个踏实觉了。”

  一位叫彭全国的老年患者曾是飞行员,耳聋耳鸣已10多年,按他的话说就是“别人说话我听不见,无法聊天,坐在一起时我就像傻瓜蛋一样。”经过李玉宝扎针治疗3个疗程,不仅治好了耳聋耳鸣,还治好了多年的失眠症,因此他特意送了一块匾额表示感谢。

  像他这样治愈的患者很多,正如一位治疗腿病的患者说,像李玉宝这样的好藏医,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见。

  从医30多年来,从甘南藏区医院到乡村牧区再到省城兰州,从“草原曼巴”到城市里的医者,从免费义诊再到潜心扎针制药,他李玉宝医生始终对医学心怀敬畏,对患者心怀慈悲、一视同仁,成为患人们口口相传的好医生。

  坚守初心——弘扬藏医药文化救治病人

  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学时,我们的主要教材是《四部医典》。”李玉宝说,《四部医典》成书于8至12世纪,由藏族医圣宇妥·元丹贡布宁玛所著,是现代藏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文献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藏医学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藏医学的“百科全书”。

  “如今,藏医师给病人看病,主要是通过‘望、问、触’三诊方式诊断病情。”李玉宝说,同时,用中医、藏医等交叉的方式开展治疗,他现在用的针灸疗法,就源自一次中医培训。不输液、不吃药,几根银针就能治病的治疗方法,激起了他对针灸疗法的兴趣。此后,他钻研古籍、研习针灸。“学好针灸,必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同时吸收现代医学科技对于人体的研究成果,要学好必须下苦功夫。”

  李玉宝认为,比如运动损伤、耳鸣、耳聋、痛风、失眠、焦虑、抑郁、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通过针灸理疗和口服藏药治疗后效果显著,许多病人可以康复,从而避免手术治疗。

  凭借藏医、中医和西医的“加持”,多年来,李玉宝用他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解除病痛,一心让病人少走弯路,少遭罪、少花钱就把病看好。“看病要有真本事,我们藏医学理论是很先进的,藏医对常见病也很擅长,我们传承了《四部医典》的精髓。”他说。

  在从事临床诊疗的同时,李玉宝医生还潜心钻研藏药,完成藏医药相关课题十余项,部分课题获得全国民族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期间又两次参加黄帝内针公益培训班培训,他的针灸疗法技术更显成熟。如今,他还时常跟省内大医院的医生们学习交流。

  重视传承——儿子和徒弟眼中的“严师益友”

  李玉宝对藏医药文化心怀虔诚和赤诚,他认为对文化和知识一定要尊重,更要保护、弘扬和传承。他认为,学医一定要“跟师”,师承教育、临床实践都很重要。为此,他十分重视“传帮带”,培养起了“接班人”。

  儿子白玛医生跟李玉宝既是父子,又是师徒,他用一个词形容:“上阵父子兵”。“看着那么多患者被治好了,所以我们都会相信他的医术,会去追随他,跟着他学习。我也越来越坚定,我选择这条路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他说。

  年轻的南杰医生也是李玉宝师承的徒弟,现在的身份是“徒弟兼助手兼秘书”。除了扎针看病的技术,南杰感受更深的是从李玉宝身上学到的医德。“我的理想就是,做个像师傅一样受人尊敬的好医生。”南杰医生说。

  结语

  近年来,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和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说明,中医药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可。”李玉宝说,患者的信任,不能辜负,他将初心不变,用心针灸,用爱治病。

  文字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王锦涛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兰琴

  李玉宝医生就诊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中路1292号金凯达名车维修院内(406)


本文地址:http://www.quanqiujiankang.com/xinwen/54.html

相关推荐
一周热门